新闻详情  News Detail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新闻> 新闻详情

苏州金螳螂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强创新、重责任,融合发展谱新篇

来源:苏州金螳螂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2025-10-17

概述

2024 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迈入“质量提升与创新驱动” 新阶段。国家持续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博物馆、文旅景区等公共文化设施升级需求稳步释放,同时对展陈项目的文化内涵、科技应用、绿色低碳提出更高要求。面对市场机遇与挑战,金螳螂文化紧扣 “创意 + 艺术 + 科技” 核心定位,在深化 2023 年精细化管理成果基础上,加速数字化转型与技术创新,拓展省外市场布局,同步将社会责任深度融入经营全流程,在文化传承、技术研发、人才培养、公益慈善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企业发展与社会责任的协同共进。

二、企业概况

(一)公司简介

苏州金螳螂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深耕展陈行业23年,已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西安、深圳等15个城市设立分支机构,形成覆盖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及中西部核心区域的服务网络。公司以空间环境艺术策划设计为核心,融合数字技术与文化创意,为博物馆、科技馆、城市文化馆、文旅景区、特色小镇等提供“策划 - 设计 - 研发 - 布展 - 运维” 一体化解决方案。

2024 年,公司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一方面,延续博物馆项目优势,承接上海博物馆东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山东博物馆等重点项目,新增“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4项;另一方面,加速科技馆、主题展馆细分领域突破,中标深圳科技馆、扬州科技馆、中山大学博物馆、中山大学校史馆等项目,省外市场营收占比获得较大提升

年度荣誉方面,公司蝉联“江苏省民营文化企业30 强”,获评 “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品牌影响力与行业认可度持续攀升。

(二)公司使命、愿景、价值观与发展理念

使命:“创意+艺术+科技”跨界融合,成为文化与艺术的传播者、绿色展陈的践行者;

愿景:打造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展陈行业标杆,构建 “文化 + 科技 + 公益”协同发展的生态体系;

价值观:以客户为中心,与有情怀、敢担当、懂感恩的奋斗者共创共赢,将社会责任融入每一个项目;

发展理念:以创新驱动增长,以责任引领发展,通过技术升级与管理优化,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2024 年,公司进一步深化 “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建设,新增32名核心员工持股,累计持股员工达115 人,员工归属感与企业凝聚力显著增强。

(三)公司管理体系

2023 年管理体系基础上,2024 年重点推进“数字化赋能+绿色管理”升级,形成更高效、更可持续的管理模式:

2080 管理体系优化:结合数字化项目管理平台数据,修订各部门 2080 流程图与销项表,新增 “绿色施工标准”“数字化运维要求” 模块,实现管理流程与社会责任目标的深度绑定;

标前标后管理升级:标前新增“社会责任评估表”(含文化保护合规性、绿色材料使用率等指标),标后强化“过程推进会”中的环保与安全管控节点,全年项目绿色施工达标率 100%;

设计评审机制完善:将“文化传承度”“科技融合度”“绿色低碳性”纳入设计评审核心指标,组建由行业顾问、技术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确保项目兼具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

大工管平台数字化迭代:升级大工管平台,包含项目立项、项目完工、资料管理、供应商管理、售后管理等123项管理模块,实现项目全周期数据可视化管理。2024年项目问题整改响应时效较2023年缩短20%;

(四)公司经营情况

2024 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达7.3亿元,净利润2778万元,纳税总额3521万元,为地方经济发展与社会责任投入提供坚实经济支撑。

市场布局方面,成功开拓大湾区市场,在广州设立子公司,中标中山大学博物馆、中山大学校史馆、深圳科技馆(新馆)、广药集团生物岛科技文化馆、岭南中医药博物馆陈列展览等一批项目,大湾区项目储备金额超1.7亿元;业务结构持续优化,科技馆、主题展馆业务营收占比提高,形成“博物馆+科技馆+主题馆”三驾马车驱动的业务格局。

三、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一)深耕文化传承,打造标杆项目,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金螳螂文化始终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红色文化、弘扬时代精神” 作为核心社会责任,2024 年聚焦三大方向推进文化项目落地:

文化地标项目:完成首都博物院 《岁华纪胜——老北京民俗展》,金螳螂文化项目团队以场景化的空间氛围表现北京特色,凸显地理方位、建筑等标示性场域来强化京味民俗的符号特征,打造富有艺术表现力、风格舒适自然的沉浸式展示空间,带来“以人为本”的观展体验,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完成中国非遗馆《春节主题展》,金螳螂文化项目团队通过艺术化呈现与春节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让无论来自哪里的观众,都能在此感受到家乡的年味,以春节展现出中华民族可信、可爱、可敬的形象。

完成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座以集中展示秦汉文明缘起、发展、贡献为主题的博物馆。金螳螂文化承担了馆内基本陈列序厅以及“技与美”专题展的设计实施工作,匠心独运,使展品焕发出新的生命力。精确捕捉每件艺术品的独特韵味,将复杂多样的工艺美术品巧妙,融合构建出具有历史深度与现代审美的展示空间,引导观众沉浸于古代匠人的智慧与审美世界,深刻体会“技”与“美”的和谐统一。

红色文化传播项目:完成苏州革命博物馆基本陈列《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庆祝苏州解放75周年。金螳螂文化项目团队在展厅中设置了生动的历史复原场景、丰富的互动体验环节。为生动诠释此次展览主题,展览以丰富的史料展现历史细节,凭借300多件文物文献、270余张历史图片、10余处重大历史事件场景的微观表达,在宏观叙事中突出历史真实的细节,在大格局中讲文物故事。使参观者身临其境地回望峥嵘岁月,铭记光荣时刻,传承红色精神。

地方文化特色项目:金螳螂文化与南京博物院、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苏州博物馆三大博物馆联手,承接了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主办的“数见苏韵·家门口看大展”环省行,精心打造江苏13市巡展。通过让省内头部博物馆的优质文化资源与老百姓直接见面,积极回应群众期盼关切,切实缓解“预约难”问题,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金螳螂文化突破“一展多地”的空间限制,以“数字展+珍贵文物+文创艺术”展示相结合的形式,呈现水韵江苏的历史之韵、人文之魂,并配套策划了一系列教育活动。引入“装配式展览”的概念,集合三馆差异化展品和文化,运用数字化技术融入装配化的设计形式,力求实现环保、使用与创意共生的状态。

展教融合项目:螳螂文化中标中山大学博物馆、中山大学校史馆,首次提出“展教融合”的理念,将高校博物馆的展览与教学科研紧密结合,开创了高校博物馆建设的新模式。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创新应用,将高校博物馆资源与教学科研紧密结合,开发了多种互动展项和教学课程,将深奥的学科知识转化为直观、互动的展项,提升了展览的趣味性和教育性,为高校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提供了新的思路。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使展陈空间能够根据教学需求灵活调整,满足了高校博物馆的多功能需求。成功打造出集教学、展示、研究、收藏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为其他高校博物馆的建设提供了示范。

2024年,公司累计完成文化类项目 68 个,其中省级及以上重点项目 23 个,通过高品质展陈设计与技术创新,让文化遗产焕发新活力,为增强中华文化传播力影响力贡献力量。

(二)强化技术研发,推动绿色创新,引领行业技术升级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质增效:2024 年,“江苏省数字多媒体交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持续发力,新增研发投入3014万元,研发场地扩展至1200平方米,研发团队规模达98人(其中硕士10人、本科58人)。重点攻关 “基于实时人脸3D关键点检测的增强现实交互技术”“数字孪生技术在展馆多场景模型搭建和智能化管理中的应用”“展教融合设计交互等关键技术,全年新增知识产权 60项(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27项、软件著作权18项),技术成果全部实现转化。

开发的“基于多模态传感器技术的体育运动仿真交互系统“基于光谱传感器的颜色交互系统”“基于随机倾斜和颜色变化算法的UI动画控制器”“基于心率传感器和面部表情识别的情感交互系统”“手摇画报机械装置互动展示系统 ”等多种互动展项和教学课程结合将原本可能枯燥难懂的知识点转化为引人入胜的互动体验,为高校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提供了新的思路。

行业人才培养深化:延续 “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2024 年与苏州大学、南京艺术学院、苏州城市学院、常熟理工学院等高校共建产教融合基地,开设创意设计、数字多媒体交互等专业课程,联合培养专业人才210人。

内部培训方面,开展“数字化技术专项培训”“绿色施工标准培训” 等100余场次,覆盖员工468人次,员工专业技能与社会责任意识同步提升;

实施“导师带徒”计划,由35名资深设计师、工程师担任导师,培养青年技术骨干89人,为行业储备后备人才。

(三)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成果转化,构建协同创新生态

2024 年,公司进一步拓展产学研合作广度与深度,形成“高校研发 + 企业转化 + 行业应用” 的创新链条:

委托浙江大学为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提供基础数据的采集、处理工作,配合完成复制展品的布展。使用三维激光扫描、摄影测量、无人机航测等技术对杭州市闸口白塔、梵天寺经幢、飞来峰第2龛西方三圣、烟霞洞白衣观音、烟霞洞杨柳观音、烟霞洞第4龛罗汉像进行三维数据采集并进行数据处理,提供3D打印复制数据配合甲方完成展品的布展工作。

委托山东大学开展三维人物全身形象的设计和建模,包括黄岛土山屯 M147墓主刘赐的官服形象一套(头面部、全身、头发、进贤冠、环首刀、玉具剑等三维建模及贴图制作,坐姿和立姿人物的建模):黄岛土山屯M147墓主刘赐的常服形象一套(头面部、全身、头发、刘氏冠:完成坐姿和立姿人物的建模)。

支持行业研究机构发展:持续向国际博物馆协会国际博物馆研究与交流中心(ICOM-IMREC)捐赠 100 万元(累计捐赠 400 万元),支持其开展 “全球博物馆数字化发展研究”“青年博物馆学者培养计划”,助力文博行业国际化、专业化发展。

(四)践行公益慈善,深化责任担当,传递企业温暖

金螳螂文化依托金螳螂集团公益慈善基金会平台,结合自身文化特色,2024 年在教育帮扶、文化公益、民生关怀等领域开展多元化公益活动:

教育公益:向上海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持续捐赠 100万元,建设国际博物馆协会国际博物馆研究与交流中心(ICOM-IMREC)该中心旨在研究国际文化遗产和博物馆热点难点问题,推动世界博物馆学科建设,开展中外博物馆青年领导者学历教育,提升高层博物馆管理人才的领导力,共享博物馆领域前沿性科研成果。

民生关怀:全年向集团公益慈善基金会捐款 18.75 万元,用于医疗救助、养老帮扶等项目;组织 200 人次员工参与志愿服务,开展 “无偿献血”“重阳节敬老慰问”“关爱困境儿童” 等活动,为社区民生需求提供切实支持。

四、利益相关方权益保护

(一)消费者权益保护

2024 年,公司以2023年客户满意度短板改进为核心,通过数字化升级、服务优化,全面提升客户体验与权益保障水平:

数字化管理平台深度应用:2023 年上线的 “金螳螂文化数字化项目管理平台” 全面推广,新增 “客户端服务门户”,客户可实时查看项目进度、质量检测报告、设备运维记录,沟通效率提升 50%;建立 “客户满意度实时监测系统”,通过项目各阶段(设计、施工、验收、运维)的满意度调研,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2024 年客户总体满意度从 2023 年的 8.2 分提升至 8.8 分。

设备运维服务升级:针对 2023 年设备运维短板,在西北、西南新增 4 个配件仓储中心,配件调配周期从 36 小时缩短至 24 小时;建立 “设备全生命周期运维档案”,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提前预警故障风险,2024 年设备故障发生率较 2023 年下降 35%,运维满意度达 8.6 分。

服务补救差异化落地:制定《客户等级服务补救清单》,针对重点客户提供 “质保延期 + 免费技术升级”,核心客户享受 “施工过程直播 + 专属客服”,普通客户新增 “免费操作培训 + 定期巡检”,2024 年服务补救满意度从 2023 年的 7.5 分提升至 8.9 分,客户投诉率降至 0.5%。

(二)供应商权益保护

公司视供应商为战略合作伙伴,2024 年通过机制完善与合作深化,构建更公平、共赢的供应链生态:

阳光采购与诚信合作:优化供应商招标流程,实现 “招标信息公开化、评审过程透明化、结果公示规范化”,全年新增优质供应商 45 家,其中绿色材料供应商占比达 30%;开展 “供应商商业道德培训”,组织供应商签署《廉洁合作协议》,共同抵制腐败行为,2024 年未发生一起供应链廉洁问题。

协同发展与能力提升:举办 “供应商赋能大会”,邀请行业专家为 80 家核心供应商讲解绿色施工标准、数字化技术应用,提升供应商服务能力;与 15 家核心供应商建立 “联合研发机制”,共同开发绿色展陈材料、高效施工工具,降低合作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

及时结算与权益保障:严格按照合同约定结算货款,2024 年货款结算及时率达 98%,较 2023 年提升 3 个百分点;开展供应商满意度调查,针对反馈的问题(如沟通效率、合作流程)及时优化,供应商满意度达 90%,较 2023年提升 8 个百分点。

(三)员工权益保护

2024 年,公司以 “赋能员工成长、提升员工福祉” 为核心,完善员工权益保障体系:

薪酬与激励升级:优化绩效考核体系,将 “社会责任贡献” 纳入考核,实现薪酬与绩效、责任贡献挂钩;实施 “核心员工持股计划”,新增32名员工持股,进一步强化“利益共同体”;全年员工薪酬平均增长 12%,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核心骨干薪酬增长15%-20%。

职业发展与能力提升:建立“管理 + 技术”双晋升通道,全年 18 名员工晋升管理岗位、25 名员工晋升技术岗位;开展“数字化技能提升计划”,组织员工参加 BIM 技术、AI 设计工具等培训;安排 50 名优秀员工赴国内外知名博物馆、设计机构考察学习,拓宽行业视野。

员工关怀与福利优化:完善员工福利体系,新增 “年度体检升级”“子女教育补助” 等福利;开展“员工文化节”“团队拓展”“生日会” 等活动,丰富员工业余生活;建立“员工心理健康支持系统”,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提供免费咨询服务,,员工幸福感与归属感显著提升。

五、未来展望

2024 年,金螳螂文化在社会责任领域的实践与成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展望未来,公司将从三方面深化社会责任工作:

文化传承方面:聚焦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红色文化传承” 等国家战略,加大对考古遗址博物馆、红色纪念馆项目的投入,运用更先进的数字技术,让文化遗产 “活起来、传下去”;

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方面:计划三年内投入1亿元用于 “绿色展陈技术”“文物数字保护”研发,目标新增发明专利20项,推动行业转型;

公益与社会责任生态构建方面:发起“文化公益联盟”,联合博物馆、高校、企业共同开展文化帮扶、文物保护公益项目;建立 “社会责任报告数字化平台”,公开社会责任数据与进展,接受社会监督。

金螳螂文化将始终坚守 “创意 + 艺术 + 科技” 的使命,以更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在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为文化强国建设、行业进步与社会福祉贡献更多力量,打造有温度、有担当的展陈行业标杆企业。